象拔蚌是什么动物身上的(象拔蚌是什么动物)

吃货们对象拔蚌都不陌生,特别是相信“以形补形”的男性朋友们,但是却未必知道它的学名,其实它的生物学名称是太平洋潜泥蛤,又名皇帝蚌、女神蛤、海笋等,属于软体动物门,是蛤属的大型贝类。之所以叫它象拔蚌,是因其又大又多肉的虹管(水管肌)很似大象的鼻子(象拔)才有了这样的名字。

象拔蚌是已知最大的钻穴双壳类动物,终生于泥沙中生活,体重达2-4千克,其壳长约18-23厘米,但是其虹管却可伸展一米多长,有的甚至长达1.3米,由于其虹管太过巨大,已不能缩入壳内,做食材的话,其味道也特别好,所以成了人们特别喜爱的美食,不过欧美人并不喜欢吃这种东西,主要是以我国为主体的东亚人喜欢吃它。如今已成我国美食新宠。

虽然我国人民很喜欢吃象拔蚌,但这种动物并非原于我国,而是原产于加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的北太平洋沿海,不过当地人并不吃这种软体动物,华人及日本人等到达这里,发现了它的美味之后开始捕食,导致当地象拔蚌数量急剧减少,近些年来这东西在我国沿海开始大范围养殖,养殖品种具有个体大、生长快、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等优点。是国人饮食中的食材新贵。

象拔蚌捕捉时比较费力,需用压缩机将海底沙粒吹开,再派潜水员拾取,人工费很高导致其价格很贵。在营养方面,象拔蚌富含蛋白质,具有维持钾钠平衡的作用,此外研究发现象拔蚌的肉可消除水肿,提高免疫力,有利于生长发育,能缓解贫血和降血压,可以补肾助阳兼能益精养血,有固本培元之功,不过阴虚火旺体质者应禁食。

1.象拔蚌,五彩斑斓的珊瑚礁中,蕴含着无限的生命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海洋环境是地球上最神秘、最不为人所知的领域之一,深不可测的深海、五彩斑斓的珊瑚礁、独特的海洋生物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 而在这个广袤的海洋世界中,有一群生物一直默默地存在,它们是象拔蚌,一种以其奇特的壳体装饰而著称的海洋生物。

象拔蚌是一群沉默的艺术家,它们将海洋中的各种外来物质收集并装饰在自己的壳体上,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

这些外来物质可以是来自其他生物的贝壳、石头、海藻、甲壳动物的残骸,甚至是人类制造的垃圾。 这独特的壳体装饰不仅使象拔蚌成为海洋中的艺术家,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防御机制,使其免受捕食者的侵害。

象拔蚌的生态学

象拔蚌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一群引人注目的生物,它们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壳体装饰而著称。象拔蚌的栖息地选择非常广泛,它们可以在不同深度的海洋环境中找到,从浅海到深海都有它们的踪迹。

在浅海的珊瑚礁环境中,象拔蚌是相对常见的。它们选择这些地方主要是因为珊瑚礁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合适的庇护所,象拔蚌可以在珊瑚块之间找到适合附着和生活的空间。

除了珊瑚礁,象拔蚌还生活在沙底和岩石底的海底环境中。 它们可以通过挖掘沙底或黏附在岩石上来建立巢穴和庇护所,这种多样的栖息地选择使得象拔蚌在不同的海洋生态系统中都有生存的机会。

一些象拔蚌物种生活在深海底部,甚至可以生存于几千米深的海底环境中。深海底部的高压、低温和黑暗对象拔蚌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但它们似乎已经适应了这些极端条件,并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生态位。

象拔蚌是底栖生物,它们主要以浮游生物、藻类和有机碎屑为食。象拔蚌通过伸展其触手,捕捉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如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它们的触手上有许多触须,用来捕获和引导食物到口中。

一些象拔蚌物种也会食用藻类,尤其是附着在岩石或其他硬表面上的藻类。 它们用强力的足部运动,将藻类刮起并送入嘴巴。象拔蚌还以有机碎屑为食,这些碎屑包括海洋底部的有机物质、腐殖质和细菌。它们通过扫动底部来获取这些碎屑,并将其送入口中。

象拔蚌在海洋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捕食者,还可以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庇护所。象拔蚌是底栖捕食者,它们通过捕食浮游生物和藻类来获取能量。在珊瑚礁和其他栖息地中,它们可能是某些小型海洋生物的主要捕食者。

象拔蚌的壳体装饰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庇护所,小鱼、虾类和其他底栖生物可能会寻找象拔蚌的壳体来躲避捕食者,这种共生关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

象拔蚌的壳体装饰不仅令人惊叹,还可能具有防御功能。 一些装饰物质可能对捕食者构成威胁,因为它们可以增加象拔蚌的体积和坚硬度,使其难以被捕食。

象拔蚌的分类学

象拔蚌科包括多个属和物种,每个物种都具有独特的壳体特征和分布范围。象拔蚌科包括多个属,每个属下又有多个物种。常每个属通常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也有一些独特之处。

不同的象拔蚌物种具有不同的壳体形状、大小和颜色,一些物种的壳体可能较小,而另一些则可能非常大,甚至可以超过20厘米。壳体的颜色也各不相同,有些物种的壳体呈白色或棕色,而其他物种的壳体可能是鲜艳的红色或紫色。

象拔蚌物种的分布范围也广泛,它们可以在全球各大洋的不同海域找到。一些物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其他物种则可能分布更广泛,包括温带和极地海域。

象拔蚌科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一直备受争议,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其形态特征和分子遗传学数据,不断完善对其分类地位的理解。象拔蚌被归类在软体动物纲中,这是一个包括腹足纲动物的类群。腹足纲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其足部位于腹侧,通常用于运动和捕食。

在软体动物纲中,象拔蚌科属于一个较大的类群,称为盾腹总目。 这个类群包括了一些其他的腹足纲物种,它们在形态和生态上都有一些相似之处。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经为象拔蚌的分类学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分析象拔蚌物种的基因序列,科学家们试图了解其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地位,这些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象拔蚌与其他腹足纲动物的关系。

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的研究,可以揭示象拔蚌物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科学家们使用DNA序列数据来构建象拔蚌物种之间的系统发育树。这些数据包括线粒体DNA和核DNA序列,可以揭示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除了分子数据,研究象拔蚌的形态学特征也是研究系统发育的重要一部分, 比较不同物种的壳体形状、触手结构和其他特征可以提供关于它们的演化历史的线索。

象拔蚌的行为学

象拔蚌是海洋中的神秘生物,以其独特的壳体装饰而著称。象拔蚌的繁殖行为是其生命周期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涉及到交配、产卵和幼虫的发育。

象拔蚌的交配是一个相对少见但复杂的过程,它们通常采取内生交配方式,即在壳体内部完成交配。这种方式使得交配过程相对安全,可以避免捕食者的威胁。

交配完成后,雌性象拔蚌会开始产卵。 卵通常附着在母体的壳体内部,并在一段时间后孵化成幼虫。不同种类的象拔蚌在产卵行为上可能存在差异,包括卵的数量和大小。

幼虫在母体内孵化后,通常会经历一个幼虫阶段,然后通过浮游生活阶段进一步发育。这个阶段是象拔蚌生命周期中最脆弱的部分,幼虫需要适应海洋环境并寻找适当的庇护所,以避免被捕食。

象拔蚌以其壳体上的各种装饰而闻名,但这些装饰并非一成不变,它们在壳体上的装饰行为也是独特的。

象拔蚌通过挑选和附着不同的外来物质来装饰其壳体。这些物质可以包括其他贝壳、石头、海藻、珊瑚碎片、甲壳动物的残骸,甚至是人类制造的垃圾,不同物种可能会选择不同类型的装饰物质。

象拔蚌在壳体上装饰物质的排列方式也具有一定的规律,它们通常会将外来物质附着在壳体的特定区域,以创建对称或美观的图案,这些图案可能在不同个体之间有所不同。

壳体装饰不仅令人惊叹,还可能具有防御功能。一些物种选择带有尖锐边缘的装饰物质,以增加壳体的坚硬度,从而降低被捕食的风险。装饰物质还可以提供伪装,使象拔蚌更难以被捕食者发现。

象拔蚌的生活策略涉及到寻找食物、躲避捕食者和繁殖,象拔蚌的食物主要包括浮游生物、藻类和有机碎屑。它们通常通过伸展触手来捕捉食物,触手上的触须帮助它们引导食物到口中。

象拔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也有自己的捕食者,包括一些鱼类和甲壳动物,它们通过选择合适的栖息地、壳体装饰和行动方式来减少被捕食的风险。

象拔蚌的进化历史

象拔蚌作为一个独特而古老的生物群体,其进化历史令人着迷。象拔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壳体装饰性腹足纲动物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几亿年前。化石记录表明,象拔蚌的祖先已经存在于地球上的古代海洋中。

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象拔蚌经历了许多适应性的变化,以适应不同的海洋环境和生活方式。 壳体装饰是象拔蚌的独特特征之一,但其起源仍然不明确。 科学家们猜测,壳体装饰可能起初是为了提供额外的防御,使其更难以被捕食者捕食。

不同物种的象拔蚌可能在生态位上有所不同,根据其栖息地、食物来源和行为方式的变化,这种生态位的演化可能导致不同物种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差异。

关于象拔蚌与其他腹足纲动物的亲缘关系存在一些争议,虽然象拔蚌已经被分类为软体动物纲的一部分,但其确切的亲缘关系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科学家们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研究象拔蚌与其他腹足纲动物的亲缘关系,通过比较基因序列,他们试图确定象拔蚌在腹足纲动物中的确切位置。

尽管与其他腹足纲动物的亲缘关系尚未完全确定,但研究表明象拔蚌可能与一些其他海洋生物有共同的祖先。 这可能意味着在进化过程中,象拔蚌与其他腹足纲动物共享了一些基本特征。

象拔蚌的保护

象拔蚌作为海洋生物中的一种独特生物,面临着多种威胁,包括海洋污染、非法捕捞和气候变化等。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生物群体,采取一系列的保护策略和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海洋污染是象拔蚌的一大威胁,废水排放、塑料垃圾、化学物质和油污等污染物质都可能影响到象拔蚌的栖息地和食物链。一些不法分子可能非法捕捞象拔蚌,以满足市场上对其壳体的需求,这导致了一些象拔蚌物种的过度捕捞和减少。

气候变化导致的海洋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和酸化等变化也可能对象拔蚌的生存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其幼虫的发育。

为了保护象拔蚌,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采取了一系列保护策略。 建立海洋保护区是保护象拔蚌栖息地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些保护区可以限制捕捞活动、减少污染,并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让象拔蚌得以繁衍和生存。

一些国家已经实施了捕捞限制,包括禁止或限制捕捞象拔蚌的数量和大小。这有助于防止过度捕捞,保持象拔蚌的种群健康。减少海洋污染是保护象拔蚌的另一个关键措施,国际协作和政府监管可以帮助减少工业排放、塑料垃圾和化学污染物。

为了确保象拔蚌的保护措施有效实施,监测计划至关重要。这些计划可以跟踪象拔蚌种群的健康状况、栖息地的变化和潜在威胁的出现,监测计划还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象拔蚌的生活历史和习性。

结语

在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入研究象拔蚌, 以更好地了解其生态角色、进化历史和保护需求。 保护这一独特生物群体不仅有助于维护海洋生态平衡,还可以为人类提供对生命多样性和进化的更深刻理解。通过合作努力,我们可以确保象拔蚌在地球上继续存在并发挥其重要作用。

2.象拔蚌知识百科 象拔蚌的营养价值 家常象拔蚌的做法

象拔蚌长23厘米,重900克。因其又大又多肉虹管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象拔蚌”。是蛤属的大型贝类。象拔蚌又称海笋,属于软体动物门,是一种海产贝类,个体有大有小,栖息地因种类而异。

象拔蚌简介

象拔蚌长23厘米,重900克。因其又大又多肉虹管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象拔蚌”。是蛤属的大型贝类。象拔蚌又称海笋,属于软体动物门,是一种海产贝类,个体有大有小,栖息地因种类而异。通常其两扇壳一样大,薄且脆,前端有锯齿、副壳、水管(也称为触须),这水管很像一条肥大粗壮的肉管子,当它寻觅食物时便伸展出来,形状宛如象拔一般,故得象拔蚌之美名。

象拔蚌以海水中的单细胞藻类为食,也可滤食沉积物和有机碎屑。象拔蚌的主要敌害是蟹、海星、蜗牛及鲽鱼等鱼类,成贝栖居于海底,有较强的保护能力。

象拔蚌前4年生长较快,1龄贝壳长5~6厘米,重36~40克;2龄贝壳长8~10厘米,重200~250克;3龄贝壳长10~12厘米,重400~500克;4龄贝壳长12~15厘米,重500~800克。随着年龄增长,贝壳生长渐变缓慢,但软体生长仍能继续,寿命可达100多年。象拔蚌的出肉率高,达60%~70%,其中主要食用部位为水管肌,占总食用量的30%~35%,每100克含热量81千卡、蛋白质14.4克、脂肪1.3克,具很高的营养价值。

象拔蚌的做法

烹制象拔蚌热菜宜旺火速成,火候宁欠勿过,否则蚌肉易变老发轫,口感很差;调味宜淡色轻口,以突出成菜洁白清鲜之特色。其食法较多,既可熟食,也可生吃,酒楼食肆大多以烹制风味独特的“象拔蚌刺身”菜式吸引顾客,售价虽昂贵,但仍颇受消费者欢迎。先将一锅水煮至沸腾,把蚌连壳一起放入煮沸的锅里,两面番几下使之受热均匀,1分钟左右捞起,迅速将皮和壳拨掉,切片点芥末享用。

象拔蚌的烹制菜肴很多,比较有名的是:红汤象拔蚌、五彩象拔蚌、蒜蓉蒸象拔蚌、白灼象拔蚌、象拔蚌北菇鸡汤、韩式酱泡象拔蚌等。

象拔蚌的营养价值

提高免疫力: 蛋白质:是维持免疫机能最重要的营养素,为构成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成份。

壮阳壮腰: 促进性功能、生精助育。强精益气,提高精液质量,增强精子活力。适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阳痿、腰痛、小便频数及补五脏之气不足。适用于男子性功能障碍、遗精、阳痿。

利尿消肿: 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作用。含利尿成分,能消除体内水钠潴留,利尿消肿。可治疗全身水肿,小便不利等。

补肾虚: 症状为“寒”,腰酸、四肢发冷、畏寒,水肿的肾阳虚。

祛脂降压: 使血压更易控制,并使毛细管扩张,血黏度降低,微循环改善。能软化和保护血管,有降低人体中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

食用象拔蚌的注意事项

不能与寒凉食物同食

象拔蚌本性寒凉,最好在食用时避免与一些寒凉的食物共同食用,比如空心菜、黄瓜等蔬菜,饭后也不应该马上饮用一些像汽水、冰水、雪糕这样的冰镇饮品,还要注意少吃或者不吃西瓜、梨等性寒水果,以免导致身体不适。

不能与啤酒、红葡萄酒同食

食用象拔蚌饮用大量啤酒,会产生过多的尿酸,从而引发痛风。尿酸过多,会沉积在关节或软组织中,从而引起关节和软组织发炎。

皮肤病患者禁食

皮肤病患者之所以不能吃象拔蚌是因为象拔蚌中所含的蛋白质在进入人体后,可作为一种过敏原,对机体产生过敏反应,如发痒起块等,或使原来的皮肤病复发、加重。所以皮肤科医生视海鲜为病因之一,要求某些病人禁忌。

吃象拔蚌后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病,多属于I型变态反应,可引起平滑肌痉挛,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血浆外渗、水肿,以及嗜酸性细胞增多等。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全身症状;或使婴儿湿疹、慢性湿疹等复发或加剧。

食用象拔蚌需要煮熟

象拔蚌煮不熟含有细菌,象拔蚌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耐热性比较强,80℃以上才能杀灭。除了水中带来的细菌之外,海鲜中还可能存在寄生虫卵以及加工带来的病菌和病毒污染。一般来说,在沸水中煮4-5分钟才算彻底杀菌。

象拔蚌的养殖技术

象拔蚌养殖海区要选择在水流畅通、风浪较小、饵料丰富、沙泥底质的内湾,养殖水深从低潮线至10m均可。冬季海底水温不低于0℃,夏季不高于25℃。

象拔蚌苗种近距离可干运,远距离要湿运。壳长5mm~10mm的苗种,每塑料袋放5万粒,加水3L~5L,充氧,用泡沫箱密封运输,历时14小时~16小时,成活率可达95%。

象拔蚌的养殖方法,过去采用底播法,每袋放苗1万粒,苗种播养后,生长速度很快。6月底播苗,8月底壳长可达3mm左右。但由于敌害侵食,贝苗的成活率低,1年后约为10%,3年后约为1%~2%。因此,自2001年起,采用PVC管护养的方法种植象拔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年后成活率达到60%,平均壳长4mm,重30g。该法采用直径为10mm~20mm,长为25mm~30mm的塑料管(或PVC管),内放苗10粒~30粒,管一端埋入沙底,一端露出沙面5mm~10mm,外罩孔径1mm的塑料网。3个月后苗钻入沙中10mm,6个月钻入20mm~25mm,10~12个月钻入30mm~40mm,并开始分散。此时可取出塑料管(可循环再用),苗得到保护后,成活率很高。管距在50mm~60mm时,每亩可插管4000个,养苗4万粒~10万粒。

3.象拔蚌哪个是内脏哪个是肉?

象拔蚌可食用的部分是它的肉。

内脏之类的东西是不能吃的,因为它的内脏含有赤潮毒素。

象拔蚌是大型贝类动物,它的体积在贝类动物中是最大的。

象拔蚌的内脏不能食用,因为象拔蚌内脏含有红潮毒素,可能引发食物中毒。要丢掉! 象拔蚌具有个体大、生长快、味道鲜美、经济价值高等优点。 象拔蚌的出肉率高,达60%-70%左右,在贝类中是不常见的,其中主要食用部位为水管肌,就是象鼻子哪里。占总食用量的30%-35%。

4.象拔蚌算动物吗?

象拔蚌是已知最大的钻穴双壳类动物,终生于泥沙中生活,体重达2-4千克,其壳长约18-23厘米,但是其虹管却可伸展一米多长,有的甚至长达1.3米,由于其虹管太过巨大,已不能缩入壳内,做食材的话,其味道也特别好,所以成了人们特别喜爱的美食。

象拔蚌不算动物是海鲜

5.象拔蚌为什么只能吃鼻子?

象拔蚌的鼻子是其身体的一部分,也是最为突出的部分。鼻子是象拔蚌用来感知周围环境和捕食猎物的工具,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因此,在食用象拔蚌时,通常只食用鼻子部分,而其他部分则被舍弃。

首先,象拔蚌是一种大型的贝类动物,其主要的食物来源是海底的有机物质和微小的浮游生物。

关于“为什么象拔蚌只能吃鼻子”的问题,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象拔蚌并不会吃鼻子,它们的主要食物是过滤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具体来说,象拔蚌用自己的鳃膜进行过滤,将浮游生物和有机物质收集在自己身体内供其生存所需。因此,它们并不是专门吃鼻子,而是通过过滤海水来获得食物。

6.象拔蚌是大象的哪个部位?

不是动物的部位,是一种贝壳类海鲜。

象拔蚌,是蚌类的一种,因为形状像大象的鼻子,所以才叫象拔蚌。水八珍:鱼翅、鲍鱼、鱼唇、海参、裙边(鳖的甲壳外围裙状软肉)、干贝、鱼脆、蛤士蟆。

7.象拔蚌是淡水还是海水?

象拔蚌不是淡水是海水。

象拔蚌,潜泥蛤科海神蛤属动物。象拔蚌属于软体动物门,个体有大有小,栖息地因种类而异,通常其两扇壳一样大,薄且脆,前端有锯齿、副壳、水管,形状宛如象拔一般,故得象拔蚌之美名。其以海水中的单细胞藻类为食,也可滤食沉积物和有机碎屑。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北太平洋沿海。

象拔蚌是海水生物。

象拔蚌(学名:Panopea abrupta):生物名称是太平洋潜泥蛤,又名皇帝蚌、女神蛤,海产商品名称“象拔蚌”。象拔蚌是已知最大的钻穴双壳类动物,壳长约18-23厘米,水管可伸展1.3米,不能缩入壳内,体重连壳可达3.6公斤,是蛤属的大型贝类。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东海岸。象拔蚌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在餐饮业中属高档消费品。

象拔蚌是海水养殖的,生活在海水中。

8.象拔蚌养殖长身什么原因?

象拔蚌养殖长身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饲料和营养:象拔蚌的养殖通常需要给予适当的饲料供应。提供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饲料,能够促进象拔蚌的生长和身体发育,让其长得更壮实。

2. 温度和水质:象拔蚌对生长环境的温度和水质要求较高。适宜的水温和稳定的水质有助于象拔蚌的新陈代谢、消化吸收能力和养分利用效率。在理想的生长环境中,象拔蚌能够更好地吸收养分、消化食物,并且利用养分进行生长。

3. 生长周期和品种选择:不同品种的象拔蚌具有不同的生长周期和生长潜力。选择具有较快生长速度和良好生长潜力的品种,可以在养殖中获得更大的体型和更快的生长速度。

4. 养殖管理和技术:良好的养殖管理和技术是保证象拔蚌长身的关键因素。包括适当的密度控制、定期清理养殖底泥、合理的饲料投放和生长监测,都可以有效促进象拔蚌的生长和身体发育。

需要注意的是,象拔蚌的生长速度和身体发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养殖环境下的结果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合理调整和控制各种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象拔蚌的长身生长。

象拔蚌长成这样是为了寻觅食物时便伸展出来。象拔蚌是商业名称,其种名太平洋潜泥蛤(Panopea abrupta),是已知最大的钻穴双壳类,壳长约18-23厘米,水管可伸展1.3米,不能缩入壳内;体重连壳可达3.6千克。象拔蚌因其又大又多肉虹管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象拔蚌”。是蛤属的大型贝类。象拔蚌又称海笋,属于软体动物门,是一种海产贝类,个体有大有小,栖息地因种类而异。通常其两扇壳一样大,薄且脆,前端有锯齿、副壳、水管(也称为触须),这水管很像一条肥大粗壮的肉管子,当它寻觅食物时便伸展出来,形状宛如象鼻一般,故得象拔蚌之美名。象拔蚌以海水中的单细胞藻类为食,也可滤食沉积物和有机碎屑。象拔蚌的主要敌害是蟹、海星、蜗牛及鲽鱼等鱼类,成贝栖居于海底,有较强的保护能力。

9.像蚌壳的海鲜叫什么?

叫象拔蚌。

象拔蚌是已知最大的钻穴双壳类动物,壳长约18-23厘米,水管可伸展1.3米,不能缩入壳内,体重连壳可达3.6公斤,是蛤属的大型贝类。

10.什么叫象拔,还有象拔蚌?

象拔蚌(学名:Panopea abrupta):生物名称是太平洋潜泥蛤,又名皇帝蚌、女神蛤,海产商品名称"象拔蚌"。两扇壳一样大,薄且脆,前端有锯齿、副壳、水管(也称为触须)。是远东包括华人及日本人崇尚食用的高级海鲜。原产地在美国和加拿大北太平洋沿海。因其又大又多肉的红管,很似大象的鼻子(象拔)被人们称为"象拔蚌"。当地人并不吃象拔蚌,所以象拔蚌生长状况良好。但自从亚洲移民开始捕食北美的象拔蚌,使当地的象拔蚌变成濒临绝种。1996年中国市场开始人工养殖。

象拔就是象拔蚌,生物名称是太平洋潜泥蛤,又名皇帝蚌、女神蛤,海产商品名称“象拔蚌”。象拔蚌是已知最大的钻穴双壳类动物,壳长约18-23厘米,水管可伸展1.3米,不能缩入壳内,体重连壳可达3.6公斤,是蛤属的大型贝类。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东海岸。

11.象拔蚌是不是保护动物?

因为象拔蚌是海产品食物,所以不是保护动物。

本文来源网络,本文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侵权,请通知删除。微信:ankegz

(0)
匿名的头像匿名普通用户
上一篇 2023年10月30日
下一篇 2023年10月30日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